4700余公里,是烟台到喀什的距离,300多个日夜,是太阳成集团tyc4633张芳、官真稹两位老师在喀什技师学院工作的日子。两位老师积极响应国家对口支援新疆的战略决策,谨记学院嘱托,将山东的职教经验、学院的职教做法送抵西部边疆,搭建起了山东与新疆职业教育共同发展的桥梁。
引“源头活水” 援建专业发展快车道
将专业做强,引入人才培养的“源头活水”,是张芳和官真稹老师未到新疆就开始思索的工作重点,到喀什技师学院后,她俩迅速行动。
思政老师张芳积极投身喀什技师学院的马克思主义学院(以下简称马院)筹建工作上。她克服水土不服、过敏等困难,干劲十足地投入筹建工作中。“申报马院需要满足哪些条件”“精品课建设的发力点在哪里”……烟工职院建设马院的经验做法、思考体会,通过她源源不断送到了喀什。双方携手勾勒出创建框架,逐条梳理细节,逐步完善内容。在援建单位和喀什技师学院的共同努力下,马院申报成功。谈及这点,张老师说:“我的背后是学院大家庭。”没有烟台“智囊团”的帮助,自己不可能完成这项工作。
官真稹老师面对的是年轻的团队。服装教研室的教师年轻,有干劲儿、有闯劲儿,但教学经验和企业实践经历相对不足。官真稹老师和其他援疆教师通过研讨,开出“工学一体化课程改革”的“药方”。人才培养方案、课程标准、各类竞赛……各个齿轮在她和同事的努力工作中转动起来。她的工作量陡然大了许多,但她觉得,“值”!
琢“璞玉成器” 凝聚教师成长推动力
“没有张芳老师,就没有我这次的获奖”,在张老师的指导下,蒙古族教师晶晶夺得了喀什地区首届学校思政课优质课大赛一等奖。获奖的背后,是张芳老师指导下晶晶已经修改了6遍的教案、是对比赛用PTT从字体到背景颜色等细节的反复斟酌……晶晶老师破茧成蝶,实现了教学能力的一次飞跃。这种教学指导即使张芳回烟台后也没有断过。“有需要常联系,人虽然离开新疆了,但帮助不能断。”张芳老师这样说。
“服装专业工学一体化课改项目”对专业课教师也有较高的要求,官真稹老师利用课余时间,认真指导。为了汇报展演,教室的灯常常亮到深夜,剪刀上下“翻飞”,缝纫机“哒哒”作响,最终以22个系列、106套演出服装诠释了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,促进民族文化大融合”这一主题。“华服系列”让大家了解了汉族传统服饰;“青花瓷系列”设计的背后是师生们对瓷器文化的学习……这些都给予了青年教师们深厚的滋养,浸润了他们未来的职教道路。
育“技能工匠” 拓宽师生未来成长路
在做好课程建设,培养帮助青年教师之余,两位老师还注重文化的交流。
张芳老师调研学情后发现,大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可以用普通话进行日常交流,但理解一些如“枫桥经验”等专业名词有难度。她主动利用课余时间查资料、与当地教师沟通、换位思考、反复咀嚼,将这些词语整理成册,配合生动的案例,以PPT形式耐心讲解。她还和部分援疆教师组成小分队,奔赴喀什香妃园等地参加志愿服务、红色研学等活动。“援疆不止是将先进的教学经验带到新疆,也要让更多的人了解真实的新疆,看到这片土地上发生的巨变。”
服装专业工学一体化课改成果汇报展演选拔了百余名学生参与。在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,促进民族文化大融合”主题引导下,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设计、制作服装,并担任表演的模特。21级学生穆耶赛尔·乃则尔激动地表示:“谢谢官老师给了我这次机会,穿上自己亲手制作的精美服饰,在舞台上精彩亮相,这是我收到的最好礼物!”
官真稹老师还担任书画室指导老师,教学生们写毛笔字、画画,陪学生们聊天,不少学生慢慢和她亲近起来。有些学生十分珍惜和官老师相处的时间,课余时间总愿意粘着她,被戏称为官老师的“小跟班儿们”。
因表现突出,张芳老师荣获“山东援疆工作先进个人”荣誉称号,两人获得了新疆喀什技师学院“优秀援疆教师”等多个奖项,山东省援疆工作指挥部党委也向学院发来感谢信,对两位老师的出色工作表示感谢。援疆是两位老师珍贵的回忆与经历,也是学院发展过程中闪亮的一笔。学院将继续努力,为边疆发展贡献职教智慧与力量。(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秋丽 宋喜群 李志臣 冯帆)